2017年12月10日 星期日

關於台灣原生植物的一些想法


沒想到最近居然有連續發文的產量,請原諒話多的地方媽媽 XD

-----現在還流行分隔線嗎?-----

話說上星期經過台中仁和社區,
那邊有個小公園掛了一個原生園的牌子,
但開車經過時覺得非常狐疑,公園入口處就是一大片的金露花,
為何要取做原生園呢!

今天剛好有空就停下車去看看,
一走進去我稍微平衡了一點,因為入口的左邊有一棵過山香,但是再走兩步我馬上又蔫蔫
的,居然有一棵沉香兩棵陰香,還有一整排的仙丹花,沉香也就算了,高經濟作物可能為
社區帶來收益?
但把陰香當成肉桂(有插牌標名肉桂)也太誤導民眾了吧!

請原諒沒有公園的圖片,因為我有點失望,除了這些還有一大片的炮仗花、涼亭是百香果
、其他還有日本青檜、南洋杉,另外甚至被小鳥偷帶了一棵黑板樹的苗,我其實心中已經
想著無數個可以替代這些的原生植物。
也想抓著規劃者的肩頭來個馬景濤式搖晃!

但是公園裡面幾個盆子還是讓我稍稍平衡點,有平地少見的刺波和蛇莓、後面角落有南國
小薊和筋骨草,所以呢,我決定下次再經過就送他們一棵原生植物。

好了,其實我以前也沒有對原生植物這麼執著,一開始是喜歡植物,各種各樣的都好,會
開花更好,大學時甚至修了一堂本地植物學的通識課,對於外來種卻是無感的,覺得都好。但這兩年因為自己爸媽開墾一片山坡地(原本是舊梨園)
就在園區下方還保有一小片的原始森林,未經開發長的非常茂密有完整的生態,有蛇有野兔有大冠鷲...
但反觀我們這塊被人為干擾過的只長了滿滿的大花咸豐草。

從那時候才開始思考:我們在山裡種的植物,如果有一天我們離開了荒廢不管理了,會對當地的生態留下什麼樣的影響?會不會影響整個生態?又看了更多資料後更清楚明白如果我們種了太多的外來植物,其實有很多昆蟲鳥類會找不到食物可以吃,而相反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網路上可以找到很多因植物改變生態的例子或新聞,只是我們不會去細想,覺得於我關係不大。

但因為這片山地我開始了蒐集原生植物的路,工作及育兒之餘就四處蒐集種子或枝條,才 發現這不是件簡單的事!
花市賣的不多,有些植物外來和本地的相似之高連花市老闆都說不清楚,例如像花市賣的寶蓮花和台灣野牡丹藤就是一例。
有些則是各種資料顯示莫衷一是,像是山菅蘭、台灣姑婆芋...我到現在都搞不清楚是否是原生植物

總之,我現在正努力蒐集中,只是可惜的是:種了二百多樣的植物,原生種只約60來種,
可見這真不是容易的事,還有些蒐集回來卻照顧不當又失去他,這裡又想講講原生植物有趣的一點(當媽的人很多話)

大部分的台灣原生植物都喜歡空氣濕度高又排水良好的方式(注意:濕度高指的是環境濕度非土壤潮濕積水)
每次我在照顧他們時都不自禁的遙想數百年前綠野遍地的台灣原始樣貌,想像他們天生天養或各自依靠彼此蒸散作用就能活的很好的樣子,無法想像的朋友,非常建議走訪次台南的台史博,裡面有時光列車可以幫助我們回到當年。

最後發文隨便附個圖:忍冬的花像小兔子好可愛

2 則留言:

  1. 吳晟在溪洲弄了一個純園,也在種植台灣原生種植物,我年初還有路過去看了一下,但不認得樹種,只是去湊熱鬧。

    回覆刪除
  2. 我有看過純園的報導, 但不知道可以參觀, 找時間去看看!謝謝你的資訊

    回覆刪除